网聚天下许氏 传承许氏文化

热门搜索: 许氏 许文叔 许氏族谱 许氏名人

许氏网 首页 名人录 许崇清 查看内容

许崇清故居寻踪:执掌中大二十年

2015-10-13 13:32| 发布者: 许氏网| 查看: 1628| 评论: 0

摘要: 许崇清故居内摆放着他的雕像 许崇清故居外景 许崇清工作照(资料图翻拍) 许崇清故居内的题字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演钦 陈荷 实习生 陈建霖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中山大学南校区图书馆的东面,有一幢老房子,红墙 ...

  许崇清故居内摆放着他的雕像

许崇清故居内摆放着他的雕像

许崇清故居外景

许崇清故居外景

  许崇清工作照(资料图翻拍)

许崇清工作照(资料图翻拍)

  许崇清故居内的题字

许崇清故居内的题字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演钦 陈荷 实习生 陈建霖

图/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中山大学南校区图书馆的东面,有一幢老房子,红墙绿瓦;周围古树参天,绿树成荫。这便是许崇清故居。故居门前立有一石,镌有“许崇清故居”五个大字以及相关介绍,上称许崇清为教育学家、教育哲学家。

许崇清的一生,与中山大学渊源最深,曾三次担任中山大学校长,前后共20年:1931年6月至1932年1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1940年4月至1942年7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1951年2月至1968年9月,任中山大学校长。

【人物】

许崇清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并参加起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教育”部分。回国后,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中山大学教授、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许崇清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山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发表《杜威社会改造思想批判》、《人类底实践与教育的由来》、《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等论著,对教育本质、教育方针、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学,有独到论述。

【寻迹】

介绍狭义相对论第一人

许崇清对教育的“独到论述”,源于许崇清的“独立精神”。

许崇清先生第五子许锡挥先生是中山大学教授,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当年许崇清还和蔡元培论战过。1917年,报纸刊载了蔡元培的演说,阐明“孔子是孔子,宗教是宗教,国家是国家”的观点。许崇清并不认同,于是发表长文进行批驳。许崇清的文章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蔡元培很快便在《新青年》上作了回应。

许锡挥表示,正是这篇回应文章,使得许崇清成为了介绍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因为他用“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之‘相对性原理’”作为论据,对蔡元培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许锡挥说,后来蔡元培主动联系许崇清,并邀请许崇清去北大任教,成为学林佳话。

许锡挥说,许崇清曾极力反对将“因材施教”列入教育方针。1956年,全国开展教育方针大讨论,有人主张把教育方针修改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许崇清明确表示,这一修改,必然导致唯心主义“个性论”的泛滥,与人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

故居现为学术研究场所

三次担任中大校长,许崇清对中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山大学校史记载:许崇清第一次担任中大校长时,一上任,便对学校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了学院制,将文科改为文学院、法科改为法学院、理科改为理工学院、农科改为农学院、医科改为医学院。学校实行校、院、系(医学院不设系)三级管理体制。许崇清还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增设了三个学系,文学院增设社会学系,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两个工科学系,为后来工学院的设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次执掌中大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许崇清主持完成了将学校从云南澄江迁回广东乐昌县坪石镇的艰巨任务。坪石是广东省的一个小镇,根本容纳不下一所大学,学校只能分散在坪石及周边地区,办学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许崇清思想开明,尊重人才,提倡学术研究,聘请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当中有哲学家李达、文俗学家钟敬文、经济学家王亚南、法学家梅龚彬、戏剧家洪深等,推动了学校的政治民主、进步自由风气和学术的发展,深得师生的爱戴和拥护。当时国民党特务分子密告许崇清,说他引用异党,危害中大。他又一次被免去职务。

许崇清第三次执掌中大时,已经是新中国建立后。当时还任命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原副秘书长、中央人事部原副部长冯乃超为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大校史说,许多中大的老同志说起许校长和冯副校长,都交口称赞他们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合作共事的楷模。

在任中大校长期间,许崇清被誉为“尊重知识、爱护人才”。

许锡挥对记者说,中大最有名的教授是陈寅恪先生,当时也得到了许崇清等人的悉心爱护。

许崇清故居里,立有许崇清雕像。故居现为中大学术研究场所。来源:羊城晚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许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许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许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许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许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18088811503,我们将在一周内进行删除。

最新评论

文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