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建筑和学术灵魂更像是同依共存的关系,荒岛求生筑营的重要性,如学术灵魂托付安生于大学校园和建筑,有形的无形的,意义是相同的。大师传承,建筑融驻,赋予大学价值和灵魂,最典型故事发生于宾屋与三位大师级主人之间。 1920~1941年宾屋的第一位主人是中国近代农业开拓者高鲁甫,一位持续36年在康乐园农学教育领域对农业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的人。他是岭南木瓜育种改良之父、岭大校园绿化规划之父。岭大农学教育起先不在学校的建校计划之内,高鲁甫亲手建立现代化示范农场,主持岭大农学部,向社会普及农学、林学、园艺、食品知识,开创集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发展模式,由于符合当年广东省的新兴农业计划,得到广东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他在岭大培养的学生如卢永根等,后来很多成为著名的农学家。 1952年至1969年宾屋主人是许崇清,所以现在宾屋也称为许崇清故居。许崇清早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与中山大学渊源极深,曾三次担任中山大学校长,前后共20年。他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倡导学术研究进步自由的风气。对教育本质、教育方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学,他都有独到见解的专著,被公认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70年代~90年代末,宾屋主人高兆兰,是一位终生与康乐园结下不解之缘的人。她早年获得岭南大学物理学学士、硕士学位, 40年代获美国博士学位。抗战胜利后,高兆兰和丈夫冯秉铨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乘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批货轮回国。高兆兰在康乐园毕生任教,是光学学科创始人,在她开拓下,中大相关领域的研究一直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高兆兰夫妇是中国大学教育的精神楷模,丈夫冯秉铨曾写信给早年清华导师——中国物理学之父叶企孙,深情汇报:“四十多年来,我可能犯过不少错误,但有一点可以告慰于您,那就是我从来不搞文人相轻,从来不嫉妒比我强的人”。夫人高兆兰,晚年在夜深寂静的宾屋窗下,与英国友人通信:“我老了,体弱多病。好在我的学生已成长起来,我们的实验室也后继有人。我很幸福,乐于尽我所能发 ‘余热’。” 1999年10月12日,高兆兰教授妳留时分,断续吟唱那首有名的《夏天最后的玫瑰》,淡薄中走完了灿烂的人生。 |
资料提供/Dr KHOW许能进
资料提供:許木進
日前,饶平县博物馆收藏了刚付梓竣刊的《饶平许氏宗谱》,该谱分
资料提供/许楚龙
资料提供/许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