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聚天下许氏 传承许氏文化

热门搜索: 许氏 许文叔 许氏族谱 许氏名人

查看: 4025|回复: 0

许知远对话ZAKER用户:深度阅读使人幸福、镇定

[复制链接]

4089

主题

4886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62787
发表于 2016-1-28 13: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ZAKER 的Z访谈邀请到了知名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之一许知远,围绕“青春、技术与时代精神“,与“扎堆”社区的网友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在大多数人眼中,他是一个高冷的知识分子形象,但在ZAKER,他又呈现出了温和的一面。
    此次访谈,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也有他对写作、阅读与创业的思考。
0017c4ad28061813c9f507.jpg
    关于许知远——“我当作家的能力远远超过创业的能力”
    Q: 请问许老师,当时从计算机系毕业以后为何会想到开书店?
    A:因为我的计算机学的很差,无法去硅谷做工程师,于是开始写作、开书店。
    Q:在您20多岁的时候,对您影响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出国的经历?
    A:上北大,意识到知识分子使命感,及其局限性。谈不上吧。我出国时已经年纪太大了,不再是那种shock therapy的感觉。但孤独对我有好处。
    Q:您去年在采访中提到过的作为创业者和写作者的身份焦虑,现在解决了吗?
    A:没解决,习惯就好。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解决方案。
    Q:那作为一个创业家的同时如何保持一个作家学者的深度的?
    A:我在努力寻找平衡,像【单读】App这样的产品,也是我寻找在商业与文化之间平衡的方法。但基本上,我作为作家的能力远远超过创业的能力。
    Q:年纪越大,见过了更多的人和事后,越觉得很多人活得猥琐,特别是一些汲汲于名利,俗气难看又不自知的大龄男性。想问,人到中年,怎样才算是拥有一种体面的生活呢?至少不会被年轻人厌恶与鄙视的那种。
    A:坚持学习、自省、保持好奇心,是最有效的。
    Q:请问理性如你在这个疯狂的物欲世界里如何保持忍耐?
    A:我有一个decent的物质生活,这个对我就足够了。因为物质从不能给人带来真正满足。Q:您曾说过“分裂是人生的常态”,请问如何在分裂中保持平衡?
    A:平衡是暂时的。我们一直在寻找之中。而且真正获得平衡的生活是无聊的,内心的纠缠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Q:您的文章很深刻,似乎洞察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A:我的洞察力经常是假装的,也经常是错的。多犯错,是洞察力的源头。
    Q:您写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A:陌生人、陌生地点、陌生经验,酒精、音乐。
    Q:您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A:古典与蓝调
    Q:您什么时候会再出新书?
    A:最近刚出了一本paper tiger,是伦敦的head of Zeus出版社出版的,你有兴趣,可以一读。
    Q:2016刚刚开始,请为年轻人推荐一部年度书籍和电影吧!
    A:电影我推荐《searching for Sugar man》,书推荐《梵高传》。
    关于年轻人——“个性才是美的源头”
    Q:您的书是对眼下中国年轻人沉沦中的一种警醒。您觉得年轻人能看到您理想中的未来吗?或者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愿意去看吗?愿意去争取吗?
    A:我从未觉得要给别人提供指引,我的写作与思考只是提供一种参照,如果恰好对你有用,我也感觉高兴。若没有,也是自然的事情。觉醒是一个个体孤独的自我发现,你必须诚实的面对自己,而不是依赖他人。
    Q:您认为现在年轻人的审美趋势是怎样的?如何评判?
    A:审美变得非常单调、人工化,人们愈来愈难以理解美背后的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令人悲哀。个性才是美的源头。
    Q:您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最显著的一个不同于父辈的特质,是什么?
    A:连接的可能性增加,人变得更自由也更平面化了。你可以同时有很多知识、情感、朋友,又缺乏真正深刻的东西。
    关于阅读——“深度阅读使人幸福、镇定,浅阅读让人惶惶不可终日”
    Q:在互联网时代,朋友圈、微博都是碎片化阅读,如何保持深度阅读呢?
    A:没有办法,等你被碎片化摧毁之后,就会有反弹。如果你不能深度阅读,也不要假装可以。但深度阅读的确使人幸福、镇定。
    Q:我们都在被动阅读,被各种推送消息淹没,如何保持阅读的独立性?
    A:把你的手机扔进马桶里,立刻就解决了。
    Q:您如何看待网络书籍对传统纸质书的冲击?两者各有何利弊?
    A:就像电影出现,并不意味着舞台剧的消失。互联网也只是书籍的补充,它们会找到共存之方式。在未来,书会越来越变成精神奢侈品、身份的象征。
    Q:您说希望年轻人从碎片化阅读回归严肃阅读,希望看到年轻人夹着书走过马路。但单读不也是一种碎片化阅读吗?夹着书本好像只存在校园里了。
    A:严肃阅读不是形式化的,一定要有书。书也是200年前的高科技,就像此刻的手机一样。我是觉得任何时代都会有自己的严肃阅读,会在不同的载体上出现。只是我个人比较偏好书籍。
    Q:但现实是很少有人能够通过其他载体好好严肃阅读,看不了几分钟,又开始聊微信、刷微博,似乎每个人都很浮躁。
    A:浅阅读,浮躁也有代价的,你会惶惶不可终日。
    Q:有没有对微博、微信用户的语文教育,或者说是对网络语言感到失望?
    A:简直失望透顶。但失望,是人生之常态。
    Q:对年轻人看书有什么建议吗?
    A:每个人都要自我发现,不要依赖他人的意见。
    Q:怎么看灵魂与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旅行真的能取代阅读吗?
    A:阅读是一种旅行,旅行也是阅读,它们互相补充。
    关于时代——“希望更多人做出行动,改变自己的时代”
    Q:在您眼中,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A:在文化上,我们算是一个小小的黑暗时代。但对我来说,文化是最重要的。
    Q:为什么说是“小小的黑暗时代”?
    A:因为我看到一大群无知、却自以为是的人群的兴起,他们甚至不知道文化意味着什么。
    Q:记得您说过“时代会影响到个人,而个人也会以某种方式重塑这个时代”。可以详细解释下吗?
    A: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部分,一些人更是关键的一部分。我相信是个人造就历史,而不仅仅是历史塑造个人。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勇敢的表达自己,做出行动,改变自己的时代。
    Q:\"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备受侮辱\"——原来是有文化的嘲笑没文化的,现在技术更发达平台更开放,好像反过来变成没文化的嘲笑有文化的,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A:历史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野蛮人”经常战胜“文明人”。不用伤心,但“野蛮人”只是暂时的。
    Q:在互联网时代,怎么样才能算得上一个知识分子?
    A: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是相似的。你不能说发明了铁路,我们就有铁路知识分子,有了互联网,就变成互联网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知识分子要运用知识去分析社会,同时他们保持着对时代的批判,寻找超越性的价值观。
    关于技术——“思想比技术重要”
    Q:技术和头脑,哪个对毕业生来说更重要?
    A:当然是头脑,是思想,技术是附属品。
    Q:提到技术,怎样看待王欣和快播的事件?
    A: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王欣,因为技术的进步常常是突破惯有的思维方式。
    关于单读——“我对取悦年轻人从没有兴趣“
    Q:单向街书店是大陆版的诚品吗?大陆知识分子和台湾知识分子有什么差别?
    A:诚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们更像一个媒体公司,书店只是我们的业务之一。
    Q:您在“微在”之后又推出“单读”,它们的定位有何区别?您希望单读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和服务?
    A:微在是一个更年轻化、俏皮化的产品,单读是更常规意义上的严肃阅读。中国社会同时被后现代与前现代主导着,这两个产品是应对这种复杂。
    Q:单读最近也在做视频,那是不是也开始在往视频方向发展?那视频的方向也是人文类的?还是也会关注社会现象?
    A:是的,除去单读视频,我们还有微在视频。视频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方向之一。都会有,它们是并存的。
    Q:从单向街到单向空间,到微在、单读……商业因素越来越多,对您的阅读、写作有什么影响?
    A:我写的比以前慢了,注意力更难以集中,这或许是必须要承受的副作用
    Q: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
    A:找不到好办法。你绝望于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就会暂时改进一下。
    Q:做内容的媒体人越来越少,许老师怎么看待这种趋势的?
    A:只是暂时性的少了,内容的趋向已经开始回归了。保持耐心。
    Q:您说想要把单读做到80岁,但是互联网时代,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的更新迭代都非常快,单读这种声音文化产品,怎样才能持续40年?
    A:不知道呀,我先坚持游泳,努力活到80岁,还头脑敏捷。
    Q:会不会有一天你厌倦了这种生活,就放弃单读?
    A:会的。谁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Q:单读的内容、风格和定位都深受您的影响,对于这个产品来说,您是一个“独裁者”吗?
    A:我基本没机会独裁。我的单读的同事,吴琦、kiva、巧儿,都是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开选题后,都不叫我参加的。
    Q:跟90后一起工作会不会让您感觉更有朝气?
    A:我觉得我比他们有朝气(明天会后悔说这个)。
    Q:您会担心哪天陪伴《单读》的听众不再年轻,而新的年轻人不再听《单读》吗?会为新一代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做出妥协吗?
    A:我对取悦年轻人从没有兴趣。况且判断年轻与否,不是靠年龄,而是思考与心态,我见过太多年纪小、却智力、心理未老先衰的“年轻人”。(来源:中华网)

  • 许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许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许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许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许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18088811503,我们将在一周内进行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