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上虞最边缘村校里唯一的教师,守护着36名学生和5间破旧的教室度过十年的代课之路。他的双手不仅捏着粉笔,还翻修过屋顶,刨挖过水沟。他的肩膀不仅背着学生,还扛运过沙石,开垦过荒山。32年间,他默默地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用爱和坚守诠释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就是岭南乡中心学校优秀教师许训昌。 1984年,高中毕业的许训昌回到老家岭南乡,成为了当时油竹坪村里唯一的代课教师,每月的工资仅有28元。村校条件艰苦,三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为了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许训昌摸索出了一套复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室前后各设一块黑板,对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十年。 村校设施非常简陋,校舍只有五间木结构的老房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一次台风来袭,许训昌担心教室进水,就留在了办公室过夜。半夜里,雨水果然从门缝里漫了进来,操场边的排水沟也被冲刷下来的泥沙堵塞,他赶紧拿着锄头挖开渠口。“雨下得大呀,挥锄头都来不及了,我一着急就用手刨土。”许训昌回忆道,狂风暴雨中,浑身湿透的他当时用双手挖了两个多小时。之后,他又从家里搬来了木头、瓦片,修补漏水的屋顶,星期天还去到离学校两公里之外的溪沟挑沙石,填补坑坑洼洼的教室地面,终于让学生们能够安全地上课学习。 村校撤并后,许训昌先后被调到当时岭南乡的白龙潭完小和蒋山完小担任校长一职。由于学校没有宿舍,他每天都必须沿着杂草丛生、陡峭坎坷的山路徒步6公里往返于家校之间,晴天一身汗,雨天半身湿,遇到下雪天,滑倒是常有的事。两所完小距离岭南乡校都有好几公里的崎岖山路,好几次,许训昌带着学生到乡校参加活动,一些身材瘦小的学生累得都走不动路,于是,他便轮流背着他们走到乡校。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许训昌还和村委联系,揽下了一块300多平方米的荒山,每周,他都会利用劳动课带着学生们开垦山地,种上茶叶、蔬菜,让大家体会劳动的乐趣,体谅父母的辛苦,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 1997年5月,许训昌患病急需入院手术,并休养一个星期。但许训昌的心里却放不下那群学生,于是,他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实在疼得受不了就晚上去村医院挂盐水,挨到暑假才动了手术。 如今,年过五十的许训昌依旧在岭南乡校任教,每学期,他都会利用周末对学生进行家访,学生们遇到困难也喜欢找他倾诉。许训昌说:“32年的教学生涯,让我体会了教育工作的平凡与艰辛,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愿意留在山区守护这里的孩子们。”来源: 东阳日报(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