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大哥许公民当年的家信,许忠杰依然充满怀念之情。 自1970年以来,我国至今已发射一百多个航天器。人们在收看电视直播时总能听到:“据喀什卫星测控站报告,卫星飞行正常。据渭南卫星测控站报告,卫星飞行正常。”这两个卫星测控站的建成与一个盐城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把生命奉献给中国航天测控事业的许公民。 弟弟历时20年为哥哥写传记 前天上午,在许忠杰家中,盐城晚报记者看到这位退休老人编写的《许公民传略》。一共32页,分十个章节介绍许公民在盐城参加革命到献身航天测控事业,最终病逝于上海的35年战斗经历。 “我花了近20年时间,编写我哥哥的生平传略。”许忠杰今年81岁,20多年前,他还不知道大哥曾对祖国作出过怎样的贡献。曾在盐城工作过的离休老干部潘毅,从安徽来盐城搜集资料写回忆录,见到许忠杰时说:“许公民是个对国家有大贡献的人,你应该为他写一本传记,让子孙后代缅怀他的功绩。” 潘毅是许公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许忠杰才知道大哥曾是中国第一批航天测控站的创建者,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此后,他接到潘毅20余封信,介绍许公民事迹,在他的帮助和引荐下,许忠杰走访多名曾与许公民并肩战斗过的老同事,记录整理有关资料。今年8月,汇编成册。 今年10月是许公民病逝40周年,许忠杰组织亲戚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祭奠许公民,并把这本《许公民传略》发放给亲友,教育他们学习许公民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农家走出来的革命战士 许公民原名锺英,1925年11月24日出生在盐都区龙冈镇许巷村。父辈为地主种田。许公民9岁时入私塾读书,喜欢看《水浒》,写一手好字。16岁开始务农,干活不甘落人后,有一股犟劲。 许忠杰比许公民小10岁,在他印象里,大哥长得帅气,身手矫健,特别擅长射弹弓。有一次,舅舅到家里来时看到一只老鼠,就问许公民:“人家都说你弹弓射得准,你射老鼠吧。”许公民抬手就射,正在房梁上攀爬的老鼠应声坠落。 抗战爆发,许公民加入革命队伍。1943年12月,他秘密加入共产党,改名为“公民”。1944年6月,许公民被任命为许储乡党支部书记、乡长,他建立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动员当地青年参加新四军,当地的革命气氛十分高涨。 日寇投降后,许公民兼任许储乡民兵联防队指导员。1947年5月,面对驻龙冈敌人扫荡,他率领游击队主动出击,打得敌人龟缩据点。当年秋天,在边区斗争评功大会上,许公民被记特等功。 自1948年起,许公民率领当地一百多名民工随着大部队投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7月,许公民回到龙冈区担任区委委员、团区委书记兼任区武装部长。 告别家乡参加国防建设 1949年9月,许公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带头参军,先在县大队、苏北警备四团、特务团做保卫工作,任过连队指导员。1951年调苏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任政治协理员等职。 1959年,中央军委为充实“两弹一星”工程建设力量向各军区调人,许公民被选中,报到后才得知是到大西北。当时许公民34岁,成家才3年,大孩子两岁,他毫不犹豫告别温暖的小家庭,向大漠深处前进。 许公民工作地点离酒泉还有几百公里。他在后勤单位任副政委,正值我国经济最困难时期,又处在“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空中飞鸟绝,大雁不落脚”的不毛之地,吃的是火车运来的生萝卜干、白菜干,许公民一干就是8年。 许公民经常下基层调查,带上行李住进部队营房,工程遇到困难时,他带头干,边干边指挥。遇到家庭困难的战士,他拿出自己的工资来救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许公民和战友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排除困难创建卫星测控站 1968年,我国开始建设卫星测控站,许公民选择到最西部的喀什建站。他被任命为该站副政委、党委常委,主持工作抓筹建。当时,他体检发现转氨酶高,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他坚持立即动身前往喀什。 一到工地许公民就组织建站设计与施工。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尽力改善技术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还注意从优秀战士中发现培养技术人才。他一天到晚沉浸在繁忙的工作中,从土建到安装机器,调试应用,步步到位,决不马虎。 喀什站建站工作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顺利推进,他也被推选为英模代表前往北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回到喀什后,许公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建站工作,使该站土建、安装、调试都高标准完成,成为我国首批建成的航天测控站。 1970年4月24日,喀什站圆满完成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测控任务,受到上级表扬。当年5月,他被任命为喀什测控站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72年春,许公民被国防科工委调任渭南卫星测控站筹建办主任,全面负责该站建设工作。渭南地处偏僻荒凉,从地面到山头有十八道弯,交通很不便利。天寒地冻,他顶着恶劣天气率领官兵挖土方锤石子。晚上他还研究图纸,制订施工计划。 由于旧病未治,加上长期劳累,许公民身体难以支撑,不得不走进医院。其他领导要求他住院治病,他把电话接到病房,边治疗边指挥施工。听说卫星快要发射时,他再也待不住了,叫护士拔掉输液的针头,回到指挥岗位,检查落实每一个细节。1975年4月,渭南站按时建成,许公民被任命为该站政委、党委书记(第一任)。同年11月,该站完成“长空一号”卫星测控任务。 鞠躬尽瘁奉献祖国 1975年12月,许公民带队出差,在严寒天气里受冻发病,他发高烧,出现血尿。到渭南站下车时,他已不能走下卧铺,被抬往医院检查,后转院到临潼医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最后转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但此时肝病已加重,医生无力回天。1976年10月17日,许公民病逝,时年51岁。 就在住院治疗的10个月里,许公民曾3次给基地党委写信提出建议。去上海治病的前一天,他还坚持召开党委会安排工作。有同事前往医院探望他时,说如果不到大西北来,就不会病成这样。许公民说:“到西北来我不后悔,如果因为在这里做了一点贡献而牺牲的话,那是值得的。” 1976年1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许公民为革命烈士。他的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航天测控领导机关63750部队对许公民作出评价:“许公民同志将其生命的最后8年无私奉献给航天测控事业,作为航天测控事业的创业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来源:盐城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