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美国人与中国人》 作者:(美)许烺光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许氏的《美国人与中国人》被其幕僚列为三部重要参考书之一。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和想了解美国的中国人,都应像尼克松那样读读这本书。不仅如此,那些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的人、那些致力于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那些在外留学、工作、经商和从事外交活动的人、那些致力于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都可从许氏的心理文化学视角获得启迪。”这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尚会鹏先生对本书的评价。 许烺光出生在中国,毕业于沪江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1947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1977年至197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许烺光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德一样,同属于文化心理学派,独特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边缘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才识,使他成为最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的人”。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追溯个人主义的影响,在美国各个层面都看到深刻的不安全感——它来自美国人自我依赖或仅仅依靠核心家庭成员的观念。他认为,美国人缺少的是一个锚,它本应联系着比个人及核心家庭更大的存在,与相互依赖的人际网络,与家庭、家族及乡邻,乃至与过去和未来相连。 许烺光是一位杰出的人类学家,不会忽略任何社会特征都有其深刻的根源。他显然不相信美国人会用复杂奥妙的中国式互助精神来替换深入美国社会骨髓的个人主义。 《纽约客》曾称赞这本书说:“《美国人与中国人》所研究的不单纯是中美双边政治关系,许烺光教授得益于对中美两种文明的熟悉,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远为艰巨的任务——比较和辨析两大文明,以一种平易而近于澄澈的语言,逐一说明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巨大反差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他同时也对它们做出了最有效的说明。” 陈妙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