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士杰故居应该大力修护和更好发挥教育作用 (图文/许练利)
许士杰故居
许士杰同志1937年在家乡澄海县隆都区(隆都区解放前曾属饶平县)樟籍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在樟籍乡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发展党员,对周围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带领家人及隆都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斗争。隆都樟籍乡成为我党开展抗日斗争的可靠堡垒、潮澄饶中心县委的所在地。许士杰的父亲还把祖传的中药店“寿春堂”做为我地下党的重要联络和情报站,其弟妹也都冒着生命危险担任地下联络和交通员。当时潮汕地区党的领导人吴南生、周礼平(烈士)、吴健民、庄明瑞、李习楷、余锡渠等,都曾通过樟籍乡联络站开展工作,配合潮澄饶敌后抗日武装队伍打击当地日伪政权。1944年11月党组织任许士杰为中共潮汕铁路工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他组织带领一批批革命青年上凤凰山参加我党领导的武装队伍。1946年9月党组织任命许士杰为中共普宁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1948年先后任中共潮澄饶平原县委书记兼潮澄饶平原武装突击队政委、边纵第四支队第十四团政委、中共潮汕地委潮澄饶分委副书记兼澄海县委书记,在潮、澄、饶3县领导武装斗争,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反动军队,为解放粤东的潮澄饶地区做出重要贡献。
许士杰故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士杰同志于1949年11月任中共澄海县委书记,与县长余锡渠一起领导全县人民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尤其是在治涝和引水灌溉上做出杰出贡献,把澄海县发展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县(国务院授予“第一个全国农业千斤县”)。他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他虽然“官”越来越大,却始终视自己为“公仆”,始终保持谦虚、求实、简朴的习惯传统,还谆谆教诲亲属子女不脱离劳动人民本色。1951年,土地改革期间,他动员家人,将全家土改分得的7田地(约4000多平方),全部无偿交公。
许士杰故居
1953年后,许士杰任粤东党委工业部副部长、中共汕头地委常委、工交政治部部长,此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办公室副主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62年挂职下放任中共新会县委书记,1964年任中共广东省海南区党委副书记,1971年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1974年任中共肇庆地委书记、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肇庆军分区第—政委。1981年4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军分区第一政委。1987年9月,任海南建省筹备组组长、中共海南省工委书记、海南省委书记、海南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并当选为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许士杰故居
许士杰同志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
许士杰同志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开拓创新,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被广州市民推举为“十大杰出公仆”之首。他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废寝忘餐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奋工作;他在担任海南建省和创办经济特区等繁忙工作任务之时,正逢海南地区连续大旱和强台风袭击,他经常深入第一线,团结干部群众,克服困难,推进海南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他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关心人民的疾苦,呕心沥血、积劳成疾、鞠躬尽瘁。许士杰同志因病于1991年7月27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1岁。
许士杰故居
许士杰能文能武,好学未计是,又是一名著名诗人,他通过明丽流畅或沉郁含蓄的诗句,热情赞美改革的胜利,表达了改革者的信心和勇气,表现出我国当代人民披荆斩棘、除旧布新的精神风貌。著有诗集《风雨吟》、《椰颂》,文集《群众路线漫谈》、《从实际出发》、《葑菲集》等。
许士杰故居
许士杰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许士杰同志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正直、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光辉。许士杰的名字,永远留在潮汕大地,留在珠江江畔,留在五指山下,他的光辉事迹成为激励人民奋进的一座丰碑。
许士杰故居
许士杰的胞弟许士鉴也是革命老干部。在哥哥的影响和带领下,他于1944年10月起参加潮澄饶抗日游击小组(后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潮澄饶县委交通员、澄海隆都区武工队队员、队长、中共潮澄饶秋隆区宣传委员。解放后,1949年11月至1950年4月任澄海县隆都区区长;1950年4月至1952年10月,参加省在揭阳县的土改试点工作和澄海县土改工作队队长,1954年担任澄海县副县长;1956年6月至1958年12月任中共澄海县委常委、澄海县县长;1959年1月至1964年4月任汕头专署农业处副处长、处长;1964年5月至1968年8月任广东省援助越南综合技术团团长兼党组书记,荣获越南人民共和国三级劳动勋章,1974年4月至1988年12月任广东省农委生产处处长、省农业厅副厅长、厅长,1983年当选为中共广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90年1月至1993年9月任广东省人大常委兼任省人大华侨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1993年10月离休,2009年9月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至今。
许士杰故居
许士杰和许十鉴的老家就在汕头市澄海区隆了镇樟籍乡。在汕头市、澄海区和隆都镇领导的重视下和广大群众的要求下,许守樑(许士杰大儿子)征得叔叔许士鉴的同意,在其他亲属的支持协助下,于2014年7月,将许士杰故居和许士杰及其家人过去参加革命活动时留下的物件,以及有关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布置。原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专门为“许士杰故居”题名。
许士杰故居
“竹韵椰风传正气,公仆清名播芬芳”。2015年11月29日,是许士杰同志诞辰95周年的日子,澄海区、隆都镇有关领导、当地乡亲以及许氏家族共200多人齐聚在这里,为故居揭幕,深情缅怀这位党和人民的好公仆、潮汕人民的好儿女。遂之,《许士杰故居》被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社会效果显著。3年来,汕头市和澄海区各乡镇的群众、学生前往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广州、深圳等地也有干部群众和企业家慕名到隆都樟籍乡《许士杰故居》参观,缅怀革命前辈,学习许士杰等革命前辈的崇高革命精神和光辉思想品德。
许士杰故居
但是,由于许士杰故居的老屋比较狭窄,革命先辈的遗物和事迹介绍的展示条件有限,其周围的道路交通环境也未能进行相应的必要的修建、扩建。尤其是由于财力、物力所限,原来作为党的地下情报和交通站的“寿春堂”中药店未能进行认真修复,曾经是潮澄饶中心县委机关所在的房子是重要的革命文物,却由于属华侨旧屋,也未能做为革命重要文物进行维修、整理和予以展示,供参观者参观。对此,当地干部群众和外地参观者反映强烈。当地的樟籍乡村委会、隆都镇委和澄海区委也都有将《许士杰故居》再装修维护、扩建乡村道路,搞好环境绿化美化的意愿,却由于经济条件和政策要求所限等等,有心乏力。
许士杰故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传播的引领作用。
许士杰故居
因此,我们希望并建议:省委、省政府把《许士杰故居》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项目,拨出专款,并请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汕头市委、市政府具体给予支持落实。通过陈列许士杰等粤东革命先辈和革命先烈的遗物和事迹,弘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光辉精神,学习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教育和激励后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奋力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 2018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