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最具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我市后巷北魏村,“隐匿”着一位制作二胡的手艺人许裕生,与一般乐器店出售的二胡不同,许裕生所制二胡的每一道工序都由手工完成,从1896年到现在,许氏四代都与二胡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当记者来到许裕生位于后巷北魏村的的二胡制作工坊,工人正一丝不苟地对二胡的部件进行着打磨,今年52岁的许裕生与二胡做伴已经将近三十年。虽然起步较晚,但对二胡制作的痴迷却从未改变。 二胡结构不复杂,然而制作却并非易事,只有通过手与耳的不断磨练,刀耕不辍坚守一份匠心,才能让二胡这一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得以代代相传。 娴熟的制作工艺背后,是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许裕生说,制作一把好二胡,对木料、皮子和工艺要求很高,同时也需要一双巧手,不仅要考虑工艺美观,更要考虑演奏者使用时的感觉。 许裕生告诉我们,在制作二胡的百种工序中,最难的部分便是蒙皮,受父亲的熏陶,许裕生对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谈及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许裕生也有过的担忧,但是他始终坚信,民族乐器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的东西再难也要坚守下去。 许裕生说: 从我太公到我,我们家制作二胡已经是第四代了。如果从我这一代断掉的话,那实在太可惜,毕竟现在国内的二胡标准还是我父亲亲自制定的,所以我希望我的的二胡,能成为我们丹阳的一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