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生学正在为学生们做饭。 39年,他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路; 39年,他想得最多的事,是不能耽搁学生; 39年,他扎根白云深处,诠释着一位“红烛”的“父爱”…… 他,就是从教39年的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三岔口小学教师许生学。 8月27日,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山西晚报记者驱车翻越崎岖的S形山路,来到了太行山深处的平顺县三岔口小学,探访了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许生学老师。 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为山村孩子的成长贡献光和热 8月27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出平顺县城向东,穿越蜿蜒曲折、险峻高耸的太行山“天路”,到达虹梯关乡。从这里再往西井山村大约50公里,全部是曲折陡峭的盘山路,汽车在险峻的群山间盘旋而行,足足走了近4个小时。只见一道沟谷的山腰处,孤零零“藏”着一处几乎与世隔绝的学校,砖石筑就的简陋民房,土坯脱落的山墙上挂着一块陈旧的木板,上面用毛笔写着“三岔口小学”。脸庞黝黑的许生学热情地迎了出来。 三岔口是西井山村的一个自然庄,山大沟深,路险难行,也正是由于地理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条件艰苦,偏僻的山村小学很难留住老师。 今年56岁的许生学,从18岁起,39年坚守这里,把最美好的年华交给了学生和无言的大山。1980年,高中毕业他眼见这里的孩子因缺少老师而失学,毛遂自荐要留在深山当一名民办教师。那一年,他作为山村里唯一的“秀才”卷起席子走进三岔口教学点,开始了他今后长达30多年的执教生涯。 三岔口教学点当时是典型的“三不通”学校:不通车、不通水、不通电,仅有五间破烂不堪的泥瓦房。每到下雨时节,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学生上课只能在漏雨的教室里搬来挪去。艰苦的教学环境没能动摇许生学的决心。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争做一名优秀教师,为山村孩子的成长贡献光和热。 课堂上,许生学布置一年级的孩子复习学过的生字组词;学前班的孩子做认识拼音游戏……这是他多级复式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多级合作,以高导低”有时是同年级的优困组合,有时是不同年级的高低组合。许生学让高年级的学生寄宿在校,他兼任教师和伙夫,白天除了上课,还得攀越3公里的山道挑两担水,再给15名学生做三顿饭,让孩子们吃饱,然后安心上课。 他真正犯愁的是学校的条件 对于许生学来说,教一年级至五年级他不怕,每天批改70多本作业也没关系,甚至就是给住校生天天做饭也算不了什么,他真正犯愁的是学校的条件——无论交通条件,自然环境,还是办学条件都太差了。 当时全校26名学生,分散在11个自然庄,最远的上学要走6公里山路,最近的也要走2公里。群山连绵,山道弯弯,孩子们上趟学往往要走一两个小时。每到快上课时,许生学就站在校门口,向盘旋起伏的羊肠小道眺望,他担心着孩子们的安全。 学校缺乏体育设施,许生学融合地方传统体育和游戏,带着孩子们拔河、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掰手腕、“老鹰捉小鸡”……雨天,他护送孩子过河,河水涨了,就一个个地背过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们注意安全。 破旧的教室里,学生们用着又旧又破的桌凳。有一年春节,许生学趴在歪歪斜斜的桌子上给乡亲们写春联,结果泼洒了墨汁,当时他触景生情,含泪写下“桌残废凳瘫痪东倒西歪;百年计教为本从何谈来”的对联贴在大门口。不久,来村里检查工作的市县扶贫领导看到后,立即下拨资金更换了学校的桌凳,孩子们这才用上了新课桌。 已调下山的他为了山里孩子含泪重返三岔口 1990年10月,凭借连续多年出色的教学成绩,许生学被调下山,到全乡条件最好的重点小学——芣兰岩小学任教,三岔口小学由一位年轻教师接任。到任后一天三节课,与原来的昼夜无空闲相比,许生学第一次体会到教师的轻松愉快。然而他没想到,这份迟到的轻松竟如此短暂。 1991年冬天,一连五日的大雪将三岔口小学的新任教师困了起来。天寒地冻,到雪里捡柴冻得浑身发抖;吃水原本要到3公里远的地方挑,一路跌了无数跤,到了才发现水都冻住了。这位教师跑下山向领导哭诉,宁可辞职也不在山上了。 三岔口就这么一位老师,一旦离开,当时全校13名学生就得辍学。踏着大雪,村里的老支书、乡长和中心校校长一起找到许生学,老支书含着泪说:“许老师,咱村的情况你最了解,山下的老师谁来了也留不住,就请你看在家乡父老和13个孩子的分上,回来吧!” 看着白发苍苍的老支书,想想一贫如洗的乡亲和13个活泼可爱的山里娃,许生学心如刀割。这是他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但他却无法拒绝,他流着泪重返三岔口,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他想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回校后,许生学再次把全部的爱与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他只有一个信念——山里的孩子太苦了,一定要让他们走出大山。家境贫寒的石宝兰外出上学,许生学答应资助她完成学业;读高中的石金光因凑不够学费面临辍学,许生学资助他3000元…… 山里条件太苦,许生学的爱人和孩子都在河南老家,只有寒暑假一家人才能团聚。39年来,许生学独守在这人迹罕至的太行山深处,累计走了120000多里的陡峭山路,用坏了不计其数的手电筒和煤油灯。 2005年,三岔口小学的许瑞平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一中,后又考到西北政法大学,成为该村第一个大学生。李会芳、石李芳、桑松艳、石金光、石天岗等学生也相继考上县一中。 2017年4月,许生学老师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他生平第一次来到省城太原,看到了繁华的大城市。 来源:山西晚报
|